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全会重点内容摘要
来源:东莞市大朗医院 责任编辑:admin 时间:2013-1-24 15:50:17 浏览:191 次
一、
1、目前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病
首先,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微观经济运行干预过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仍比较薄弱;
其次,部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和效率不高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再次,政府机构设置不尽合理,行政运行和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最后,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完善,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现象仍然存在。
2、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
按照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做到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到2020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
3、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把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切实管好,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公民和社会组织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更加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
4、几个重要概念
4.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
4.2行政问责制度
健全以行政首长为重点的行政问责制度,明确问责范围,规范问责程序,加大责任追究力度,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4.3行政权力的监督制度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
加强政府层级监督,充分发挥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的作用。
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接受司法机关实施的监督。
高度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
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及时发布信息,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二、
1、健全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农村基层民主,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健全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扩大村民自治范围,保障农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2、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二〇一二年基本完成乡镇机构改革任务,着力增强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3、完善与农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实行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农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4、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深入开展以直接选举、公正有序为基本要求的民主选举实践,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实践,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民主管理实践,以村务公开、财务监督、群众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5、培育农村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完善社会自治功能。
6、强化农村社会管理。坚持服务农民、依靠农民,完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农村社区建设,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机制,拓宽农村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好农村信访工作,加强人民调解,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
7、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把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的坚强领导核心。创新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形式,推广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产业链上建立党组织的做法。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
三、2009年9月18日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1、党的建设紧迫性、必要性。
全党必须牢记,党的先进性和党的执政地位都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2、继续探索三大规律。
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3、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4、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5、四个划清。
自觉划清马克思主义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界限,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同私有化和单一公有制的界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同西方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同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的界限。
6、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保证。必须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以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为根本,以加强党内基层民主建设为基础,切实推进党内民主,广泛凝聚全党意愿和主张,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坚持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党的坚强团结保证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
7、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
8、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坚持领导干部定期下访、定期接访、及时阅处群众来信,注重分析网络舆情。
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制止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
大兴艰苦奋斗之风。严禁超预算超标准装修办公用房,严禁为领导干部违反规定购买、建造住房和配置用车,严格控制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
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坚决反对党内生活庸俗化。
9、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以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监督为重点,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推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制、廉政承诺制、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巡视工作领导机制,完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财政资金和重大投资项目审计。
坚持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增强监督合力。
四、
1、十二五规划的主题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2、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3、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4、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按照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健全基层管理和服务体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
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的工作体系,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
5、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适应群众文化需求新变化新要求,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使精神文化产品和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加强重要新闻媒体建设,重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建设、运用、管理,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提高传播能力。
五、
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同发展,推动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4、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5、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7、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8、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9、文化软实力问题。